鲁班,姓公输,名般,来自鲁国。他的名字中“般”和“班”发音相同,古时常常互通,所以大家常称他为鲁班。鲁班大约出生在周敬王十三年(公元前507年),去世的时间大约是在周贞定王二十五年(公元前444年)。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,说有一年鲁班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——建造一座宏伟的宫殿。这座宫殿需要大量木材,而且工程的工期非常紧张。鲁班的徒弟们每天都上山砍木材,但由于当时没有锯子,只有斧头,砍伐效率极低,导致工程进展缓慢。为了加快进度,鲁班动脑筋,他将石料雕刻成两个大圆盘,并在每个盘子的一面雕刻出一道道的槽。在其中一个圆盘上,他还安上了一个木把。
邻居们看到这一奇怪的场景,纷纷围过来好奇地看。只见鲁班将这两个圆盘叠放在一起,使槽面相对,中间加上木把,并且在圆盘的中心装了一个轴。接着,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,转动上面的石盘,麦粒很快就被磨成了面粉。大家看到这一现象都十分高兴,纷纷称赞鲁班为人民做了大贡献。这项发明,就是两千多年来,在我国广泛使用的石磨。鲁班不仅是一个精巧的手艺人,还可以制造出许多生活用具,堪称一位杰出的机械发明家。
鲁班生活的时代,正是诸侯割据,战乱不断的时期。那时,每座城市的周围都有高大厚重的城墙,守城的士兵严阵以待,而进攻者的武器主要是弓箭和长矛,想要攻破这些坚固的城墙是非常困难的。常常围城数月,也攻不下来。鲁国的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器械。鲁班经过深思熟虑,想起自己在盖房时用过的短梯,爬上房顶很方便。于是他灵机一动,想到,如果造一个更长的梯子,就能轻松爬上城墙,如果梯子上再能站人射箭,那攻城的效果就更好了。于是,鲁班设计出了“云梯”。这种云梯可以平放在地上,搭起来后可以攀上高墙,还可以站人射箭。现代的消防云梯,正是从这个云梯演变而来的。
展开全文
鲁班的故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,关于他发明木鸢和木仙人的事。故事说鲁班结婚不久,便被凉州(今武威)的高僧请去修造佛塔,这项工程花了他两年时间才能完成。虽然他身处凉州,但他一直挂念着家中的父母和新婚的妻子。为了不耽误修塔工作,又能回家看妻子,鲁班受到天空中飞鸟的启发,发明了一只精巧的木鸢,木鸢装有机关,鲁班骑上去试飞,果然可以飞行很远。于是,每当他修塔工作结束后,晚饭后鲁班便骑上木鸢,利用机关飞回家中探望妻子。妻子看到他回来了自然十分高兴,但为了不让父母知道,他们悄悄地没有告诉父母。第二天清晨,鲁班又骑上木鸢飞回凉州。
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,妻子怀孕了。而鲁班的父母却并未察觉到儿子回家的事。看到儿媳有了身孕,婆婆怀疑她有了外遇,于是多次追问。妻子无奈,便告诉了父母鲁班每晚骑木鸢回家的事情。父母听后不相信,于是决定亲自看看。傍晚时分,鲁班骑木鸢回家,终于让父母亲眼见到了这一奇事。这时,老父亲非常高兴,提出:“儿啊,明天你就不去凉州了,让我骑一骑木鸢,去开开眼界。”第二天清早,老父亲骑上木鸢,鲁班教他如何操作,告诉他:“如果只飞到附近,就少击几下机关;如果要飞得远一点,就多击几下。记住,早去早回,别耽误了我的工期。”老父亲记住了这些话,便骑上木鸢飞了出去,他打算飞得远一些,于是击了十几下机关。随着木鸢飞速升空,耳边的风声呼啸,他害怕得紧紧闭上眼睛,紧抱住木鸢。等到木鸢落地,他睁开眼一看,自己已经飞到了吴地。
吴地的人见到天上飞来的怪物,吓得四散逃跑,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骑在上面,还以为是妖怪,便围了上来,毫不犹豫地用棍棒将老父亲打死,甚至把木鸢也砍坏了。鲁班等了很久,也没有见到父亲回来,心生不安,便又制作了一只木鸢,飞往各地寻找。经过一番打听,他得知父亲已经死于吴地。鲁班十分愤怒,回到肃州后,他雕刻了一个木仙人,命它指向吴地。木仙人指向吴地后,吴地遭遇了大旱,三年颗粒无收。直到三年后,吴地的百姓从商人那里得知,原来这一切是鲁班为报父仇而施的法术。于是,吴地的百姓带着厚礼前来赔罪,并向鲁班讲述了误杀其父的经过。鲁班得知真相后,感到十分内疚,便决定将木仙人的手臂砍断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