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严冬季节能钓到鱼呢?这是因为水面被冰封以后,水中缺氧,当钓鱼者凿开冰层,露出水面后,充足的氧气和水接触了,便会吸引鱼类前往窟窿处吸氧、觅食鱼。
冬季冰钓能否钓到鱼的关键是选准垂钓点。要选准钓点,首先是向有经验的钓手请教,并跟随他们一同实地学习垂钓;其次是向当地渔民请教鱼情、水情和水底结构,做到心中有数;其三是靠自己观察、摸索、积累经验。那么,理想的冰钓渔场有什么特点呢?一是可选无杂草,由沙、泥构成的硬底,且水底平坦的地方做钓位。比如选择沟、湖沟的凹槽处一般水深在5〜6米之间。如果天晴阳光好,可以在朝阳面的浅水区,选择2〜3米水深处凿洞钓鲫鱼。二是可选长有草、芦苇、菖蒲的地方做钓位,以方便鱼觅食和避寒。但钓位处的芦苇、菖蒲草也不能过于密集,否则钩饵会淹没在厚厚的枯叶烂草中,使鱼很难发现,上钩的几率也就很少了。较合适的是把冰眼打在离芦苇、蒲草边缘1米开外的地方,这样鱼会很快游过来觅食上钩。
冰钓技巧一般指凿冰眼、看浮漂、提竿等三方面。先说说凿冰眼。冬钓一般使用二三支鱼竿,因此一次需开凿三四个冰眼,洞口直径25厘米左右,洞距30厘米,呈扇形排列,以视野可及、观漂清楚、提竿捞鱼顺手为佳。一般在开始凿冰眼下钩时,可同时在附近5〜10米处再凿二三组(每组三四个洞)备用冰眼,然后回到第一组冰眼处看漂钓鱼。若无鱼咬钩,可另换一组冰眼去守鱼上钩。
展开全文
再说说看浮漂。冬钓不同夏秋,明显的“送漂”或“拉黑漂”情况极少,通常鱼咬钩动作极小,浮漂的动作非常小,只有轻微的晃动,如不及时提竿,鱼即可能吐钩。有时在冰面立漂的顶部毫无动静,而沉在水下的立漂底部却左右晃动,此时如果不及时提竿,鱼儿就跑了。因此,冬钓时眼应紧盯浮漂,稍有动静即及时提竿。此外,有时刚开凿好的冰眼,又结上一层薄冰,使水面上的示标被薄冰冻住,浮不上来;有时河底鱼把饵料吞入嘴里后,不游不动地轻轻品味。对以上这些情况,看浮漂的仔细与钓鱼的经验就很重要了。
冬季冰钓用的渔具虽比夏季简单,但有其特殊要求。
第一,冰钓只需预备三四副2米以下的手竿即可,因冰眼就在眼前,钓位近,用短竿方便看浮漂。渔线不必粗,用直径为0.2〜0.25毫米尼龙丝即可,因冬天鱼儿吃饵动作轻微,上钩后逃窜力量小。鱼钩也应选择小号钩,如伊势尼型4〜5号钩。
第二,冰钓要求用灵敏度高、浮力不大的浮漂,如鹅毛梗散子漂,有五六粒即可,水面上一二粒,沉于水中四五粒,有鱼吃饵时反应灵敏。若用立漂,也应是浮力小、长8厘米以内的棒形漂。铅坠一般应与浮漂的浮力相适应,如过大过重,鱼儿咬钩反应迟钝;如过小过轻,下沉慢,中途被小鱼接钩,或者沉不到河底,也会影响鱼儿上钩率。冬季冰钓,红虫是最理想的钓饵。为了增大目标,可在事前用线把多条红虫缚在一起,然后放在小盒子里,藏在胸前的衣袋里,用时取来装钩,以免红虫冻僵。
第三,冬季冰钓还有两样必不可少的用具是冰镩和笊篱(竹制或铁丝制)。冰镩可以用螺纹钢自己加工制成,要求尖部呈四角形,尖端锐利,长度为80厘米左右,在上端要装一个把手或打一个圆孔,并在孔中穿一根绳子。凿冰时,可将绳子套在手腕上,以防冰被凿穿时冰镩从手中滑落,掉入水中。还有一种冰钻是将钢条尖端加工出螺纹,上端弯成工字形。开凿冰层时,一手抓住钢条顶部,一手抓住工字形的中间旋转,使尖端旋入冰层中穿透。这样接连钻上三四个洞后,把各洞之间冰块打碎,连成一个大冰洞。这时,再用笊篱把冰洞里的大小冰块全部捞出来,此时就可下钩垂钓了。若因天气寒冷,洞眼上再次结起薄冰,可再用笊篱把薄冰捞上来。
最后,还应注意,冬季冰钓并非只能在北方冰层厚的库、湖中进行。近年来,我国长江、淮河流域冬季也不乏冰钓者。但由于南方气候温暖,冰薄不能站人,只能站在岸边敲冰垂钓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