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鸡打鸣容易,公鸡下蛋可难
母鸡变公鸡的新闻常有耳闻,但在自然条件下,公鸡变母鸡就要罕见得多了。
这是因为只有雌鸟才存在生殖系统发育不对称的现象。鸟类胚胎的生殖腺来自于生殖嵴,生殖导管则来自于苗勒氏管和沃夫氏管。在雌性中,左侧性腺和苗勒氏管发育成具有功能的卵巢和输卵管,而右侧保持原基状态,这是为了保持体重利于飞行而进化出来的。在雄性中,性腺和沃夫氏管则发育成对称的、双侧生殖系统,而苗勒氏管退化。
鸟类的性别虽然最初由性染色体决定,但性别的分化则在孵化阶段中受性激素所控制。正常情况下ZW胚胎的雌性生殖腺优先发育并分泌激素,是这些激素促使雌性特征发育,同时抑制雄性生殖腺的发育;ZZ胚胎则相反。因此如果在孵化的早期阶段,用雌激素处理鸡胚,可引起雄性胚胎出现不同程度的雌性发育。
【在部分地区,有“母鸡打鸣,家有不幸”的说法,所以想做花木兰,还得冒被宰杀的风险……】
由于成年母鸡体内只有左侧的卵巢输卵管发育,一旦它在外界刺激下病变损坏,则不再能产生足够的激素,这时右侧未分化的生殖系统原基不再受到激素的抑制,便发育为睾丸,母鸡从而变成能生育的公鸡,就出现了“牝鸡司晨”的情况。
事实上,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都可能意识到,在自然状态下,与公鸡要做女娇娥相比,母鸡变身男儿郎,那可真是容易太多了。
参考资料:
[1]
娇媚母鸡变成公鸡 不下蛋只打鸣
[2]
会在高温下变性的澳大利亚鬃狮蜥
[3]
郑江霞,杨宁. 鸟类性别决定候选基因在性反转鸡胚中的表达[J]. 遗传, 2007, V29(1): 81―86
[4]
孟和,潘玉春. 鸡性别决定机制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[J]. 动物学杂志,2005, 40 (2) :106~111
[5]
解美娜. 内分泌干扰物对鸡胚性腺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[D]. 浙江大学, 2004